时间:2017/10/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以上图片为广告

“汉源场”是清朝时九襄周边老百姓对九襄的称呼,而老百姓口中的汉源场并不是指今天的九襄,而是特指三条老街和一条巷子,分别是:新民街、共和街、建国街。外加一条“牌坊巷”。这三街一巷被统称为汉源场,而九襄老街的历史可以追述到西汉时期,由初建到繁华再到没落,在多年的历史长河里,老街沉淀下了昔日辉煌与光彩的文化。

最上面是榨子门,最下面是石牌坊

公元前年(元鼎六年),汉灭南越,西南夷诸部请求内附,于是以笮都置沈黎郡。

公元前94年(天汉四年)沈黎郡其地并入蜀郡,分为两部都尉:一驻青衣,管理汉人;一驻旄牛,管理羌人。

公元年(东汉延光二年),因旄牛羌人叛乱反汉,旄牛县县城从王岗坪(今石棉县)搬到九襄镇。

公元年(隋仁寿二年),设兵镇戍,以汉水(流沙河)之源命名汉源。这就是汉源名称的由来。

公元年(隋仁寿四年),撤兵镇后,旄牛县正式更名为汉源县,县城就在今天的九襄镇。

公元年(武周长寿元年),汉源县县城由今九襄镇迁到今清溪镇。九襄也结束了县城的使命,

公元年,汉源县治由清溪镇迁往九襄镇,两年后再迁到了富林镇。

公元年,九襄镇改为人民公社,年复镇。

老街起点榨子门上的题字

九襄的赶场历来都是汉源最大的赶集市场,而九襄“开场”却有着一段传奇故事。公元年(雍正二年)之前,那个时候还没有九襄这个名字,当时叫汉源街,并且没有开市。在公元1年(康熙31年)时,当时的文生陈昆阜认为汉源街是南下云南(南丝绸之路),西进甘孜(茶马古道)必经之路,非常方便贸易,应该定期开市场。就与汉源街当地的名门望族商议,并呈报县衙,因陈昆阜平时为人正直,得罪了官府,在第二天鸣锣开市后就被抓进了县衙,并且当场撞死在公堂,汉源街开场便搁置了下来。而陈昆阜的妻子和儿子历经32年,层层告状到京城,于年(雍正二年)才为陈昆阜沉冤昭雪。汉源街始得批令,正式开场,逢场日期为农历初二、初五、初八,并且沿用至今。从此定期集市,商贾聚凑,汉源街才慢慢繁荣起来。从此之后汉源街有了新的名字:汉源场。本地人曾为陈昆阜树碑于场口,但在同治二年()毁于兵烫,今已不存。

陈昆阜后人在老宅修建的昆阜园

榨子门是九襄老街唯一保存着的城门,也是当年由官道进九襄的必经之路。榨子门在现在九襄新民街上,由大块石头堆砌起来的老城门,在城门上雕刻着繁体字“漢源”“九襄鎮”。以前城门前有一座亭子供来往客商休息,亭上悬挂南北两匾,上面写着“洪源古郡”、“汉源春色”,成为汉源街当年标志性的建筑,现已不复存在,何时为何被毁也没有查到文书记载。

城门早已废弃多年,上面上杂草重生,早已没有当年的雄壮气派,只有旁边那棵两三人才能抱完的大树安静的陪伴在老城门身边。有传言,当年修建榨子门在此,是因为风水先生认为此处为汉源街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整个河谷地带最中心,而此处正是巨龙的龙头,也是整个坝子风水最好的地方,所以将进汉源街的城门修在了这里。而另一种说法是修城门只是为了防止山上的豹子下山伤人。

从榨子门开始就进入了九襄老街,老街由上至下到石牌坊,大约多米长。是九襄唯一还保存着超过50年建筑的完整街道。由于当年对老街保护不足,造成了现在老街到洋不土的感觉,木瓦房和砖房混搭在一起,让老街失去了原生态的元素。但我们也能通过一些木瓦房看到老街古建筑的风采,不少现存的木瓦房还能看到精美的木雕。

老街建筑上的雕花

老街的房屋都有一个特点:每户人家门面不宽,但进去都很深。有些巷子里还有一些保存相对完整的四合宅院,当年能拥有宅院的基本都是汉源街上名门望族,比较著名的就是王家大院,在火炮巷内(本地人称为背街头),王家大院是当年九襄大地主王万先的私宅,但建造这座院子的却是九襄历史上最著名的“黄贡人”黄体诚(九襄石牌坊建造者)所建造,因黄家后人败家,导致该院子卖给了王万仙,成了今天的王家大院。

民国时期的汉源县城是在今天的清溪镇,但当时的官员却是在汉源街上办公,从这一点足以说明当时汉源街的繁荣。还有不少已经见不到的汉源街景象:

1、建国街中下段有一条巷子,当时是存储运往康定的米粮之处,所以叫米仓巷;

2、榨子门下去50米处经常有苦力聚集在这里,主要是抬滑竿和轿子,所以后来叫做轿房巷;

3、火炮巷是因为当时里面有几家专门制作鞭炮(本地人将鞭炮读作火炮子)的作坊,故而命名;

4、从老街文庙巷(本地人一般称为二小那条巷子)出去有一条街,以前叫做伤心街,在建国之前,老百姓生活水平差,谁叫要是过不下去了,就会把家当拿到这里来变卖,所以叫伤心街,建国之后政府觉得此名不妥,改成了现在的幸福街。

5、伤心街边上是在民国年间是汉源街国立模范学校,也就是现在九襄初中(二小),主要是儿童启蒙教育;

6、民国早年间,整个雅安唯一的女子师范校由汉源街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邦之创办,从石灰巷进去,在香龄堰边上,校区就是现在的九襄镇小。

7、汉源街关帝庙是当年街上比较大的庙子,位医院内,里面供奉了三尊菩萨,分别是火神、灵官、瘟神。

这一切都足以说明九襄老街当年繁华,在以前还有这么一句话表明汉源街的繁华:搬不空的汉源街,装不满的打箭炉。

除了榨子门、石牌坊之外,老街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提提。

位于新民街的老公社

泛黄的墙壁上还有当年的标语:

赛贡献、赛新风,踊跃交售爱国粮

九襄招待所

招待所此前叫“源源号”,位于民国时期汉源街最繁华的九龙桥,是当年汉源街标志性的建筑,两楼一底,中西结合,由“源源号”第五任掌柜陈笃生在年建造,占地多平方米,如果有机会进去,还能看到陈笃生手书的对联“相岭维峻,呈秀于前,回头顾祖,望儿孙慎终追远,勿忘闽海;大渡澄波,旋绕在后,白手兴家,教子弟积厚流光,允式黎源。”解放之后被政府当作招待所,接待过不少外来官员,后来成了九襄镇为数不多的旅馆使用,现在已经弃用,终日紧锁大门,所以我没法进去拍摄。

建国后的照相馆

九襄老百货大楼

九襄文化馆

九襄文化馆最早建造于清朝光绪年间,这里有一个叫十全会的慈善机构,逢年过节就要设施一些柴米油盐给汉源街的百姓,民国初年这里成了驻军的团部,后来成了国民党政府驻军机构,年到年中共汉源县县委将这里设置为办公室,年县城搬到富林镇后,这里才改名叫文化站的,并且沿用至今。

九襄老幼儿园

这里曾经是九襄的幼儿园,更早之前是教堂,据传汉源最早由国外来的基督教传教士就是在这里活动,大概时间是年左右,里面有一个带天井的四合院,遭已废弃多年。

医院

九襄此前的卫生院,位于建国街最末端,门口的两座石狮子已经在这里蹲坐了几十年。民国年间,发生了著名的“水打汉源街”事件,传说当时下了三天三夜的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从白挑那边冲了下了,洪水和泥石将汉源街整体抬高了一米,洪水退去后有风水先生说要立一座庙,才能防止以后不发生这样的灾害,所以就在现在医院边上立了一座庙子,建国后被毁掉。而“水打汉源街”是最近几百年来九襄唯一发生过的一次自然灾害,汉源县志对此事也有记载。

九襄老街有太多说不完的历史和故事,作为在老街长大的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和了解这条养育我成长的街道,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们眼前的这条老街将彻底改变模样,老街的房屋多位木质结构,一旦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真心希望老街能得到最妥善的改造和保护,让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编辑:宅神

摄影:宅神

  “走遍汉源”是最汉源以人文视觉记录汉源历史、汉源现状的长期综合活动,我们将不定期在汉源各地走访、取景,争取走完汉源所有村落,用镜头和文字将最美丽、最真实的汉源展现给大家。

点击下方文字可查看“走遍汉源”

第一期:怀旧宜东

第二期:宜东镇黄埔军校抗战老兵遗孀的传奇人生

第三期:腊月28的九襄最后一场

第四期--马烈篇--家乡的味道

第五期:舌尖之外的汉源蒜薹

第六期:峡谷天梯,古路绝壁

第七期:湖光山色新大树

第八期:探访贡椒发源地-清溪牛市坡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土方法
白癜风的食疗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